無縫鋼管的生產設備:穿孔機 常用的二輥斜軋穿孔過程見圖。圓管坯穿軋成空心的厚壁管(毛管),兩個軋輥的軸線與軋制線構成一個傾斜角。近年來傾斜角已由6°~12°增至13°~17°,使穿孔速度加快。生產直徑250mm以上鋼管,采用二次穿孔,以減少毛管的壁厚。帶主動旋轉導盤穿孔、帶后推力穿孔、軸向出料和循環頂焊等新工藝也取得一定的發展,從而強化了穿孔過程,改進了毛管質量。
自動軋管機 把厚壁毛管軋成薄壁荒管。一般經2~3道次,軋制到成品壁厚,總延伸率約為1.8~2.2。70年代以來,用單孔槽軋輥、雙機架串列軋機、雙槽跟蹤軋制和球形頂頭等技術,都提高了生產效率,實現了軋管機械化。
均整機 結構與穿孔機相似。均整的目的在于消除內外表面缺陷和荒管的橢圓度,減少橫向壁厚不均勻。近年采用三輥均整機,提高了均整機變形量和均整效率。
定徑機 由3~12架組成,減徑機由 12~24架組成,減徑率約達3~28%。50年代出現的張力減徑機,在調整輥速和減徑的同時,以適當的張力控制壁厚。新型張力減徑機一般用三輥式,有18~28架,最大減徑率達80%,減壁率達44%,出口速度達每秒18mm。張力減徑機有兩端增厚的缺點,可用“頭尾端部突加電氣控制”或微張力減徑消除。
自動軋管機組 常用系列有外徑為100mm、140mm、250mm和400mm四種,生產外徑17~426mm鋼管。機組的特點是在穿孔機上實現主要變形,規格變化較靈活,生產品種范圍較廣。由于連續軋管技術的發展,已不再建造140mm以下的機組。